推广 热搜: 全程机械化  深松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玉米收割机  2016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关于做好“十三五”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

   日期:2017-01-27     来源: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    
核心提示:关于印发《关于做好“十三五”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关于做好“十三五”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农机推发〔2016〕1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机推广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机推广站,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农机推广站: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推进“十三五”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在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站制定了《关于做好“十三五”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附件:关于做好“十三五”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doc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

2016年12月21日

     

附件

 

关于做好“十三五”农业机械化技术

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推进 “十三五”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在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十三五”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技术推广是国家扶持、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十二五”期间,各级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履行公共服务机构职能和公益性职责,队伍建设、条件建设、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取得明显进展,农机生产企业、科研院校、社团组织、农机合作社等多元主体广泛参与技术推广,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推广服务加快结合,“一主多元”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正在形成,推广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推广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推广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拓宽。农机农艺加速融合,粮棉油糖等大宗作物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明显突破,加快了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进程;畜牧水产、林果茶、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等相关产业机械化新技术推广迈出新步伐,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秸秆还田收贮、高效植保、节水灌溉、残膜回收、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等机械化技术加快推广应用,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现代农业建设进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新阶段,农业机械化迈入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新时期,正有力地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和经营方式转变。农业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加快融合,农机应用与规模经营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快配套。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要以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产生态协调、增产增效并重为基本要求,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对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新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机化技术推广必须更加注重良种、良法、良机融合和技术集成配套,必须更加注重加快高效、绿色、节本、智能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示范转化和供给服务,必须更加注重集成推广适应规模经营的全程机械化技术和创新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要的技术推广方式,进一步发挥好技术推广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桥梁纽带、先导引领作用和支撑服务功能,支持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和高质、高效转型,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面对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新形势,农机化技术推广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公益性推广有效供给不足,部分推广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机制不活、人员不足、投入不够、责任不清等问题,推广观念老旧,推广方式老套,推广范围偏窄,制约着推广服务的有效开展。新形势下,农机化技术推广必须加快强体系、增能力、建机制、提效能。《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明确实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能力提升重大行动计划,并对技术推广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各级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要切实提高做好“十三五”技术推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行动起来,推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事业迈上新台阶。

二、准确把握“十三五”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坚持依法推广、科学推广、高效推广、绿色推广,以提升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和供给水平为主线,以推广机构公益化、推广主体多元化、推广重点全程化、推广领域全面化、推广技术集成化、推广服务多样化为基本要求,推进机制创新,转变推广方式,强化体系支撑,优化服务供给,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把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作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粮食安全、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谋划推广工作,结合重要农时、关键环节、优势产区履行公益性职责,充分发挥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桥梁纽带、先导引领、支撑服务作用。

2.坚持依法推广、多元力。强化法制意识,严格依法履职,健全完善制度,规范推广行为。支持促进多元主体发展,推进公益性推广和多元推广服务有机结合,实现功能互补。

3.坚持创新驱动、转变方式。以创新添动力,注重机制创新、方法创新、管理创新,转变技术推广和服务供给方式,提高推广效率和服务质量,加速技术普及应用。

4.坚持绿色引领、机艺融合。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注重遴选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资源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农机与农艺等多部门的协同配合,推进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融合发展。

5.坚持需求导向、便民高效。尊重农民自主选择意愿,围绕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民需求,遴选主推技术,改进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推进技术供给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和技术服务精准、及时、经济、便捷。

(三)工作目标

农机化技术推广机制创新进一步深化,机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一主多元”推广体系进一步健全,创新能力、技术集成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转化示范一批制约我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技术,探索形成一系列技术成熟配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有效支撑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和示范区建设;

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防灾减灾的农机化技术广泛应用,支撑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机化各区域、各产业协调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农机与农艺、机械化与信息化、农机化技术应用与农业经营服务方式进一步融合,先进适用、绿色节约、集成配套、智能精准、安全可靠的农机化技术有效应用的局面基本形成,有力支撑和服务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发展提档,向高质、高效转型升级。

三、进一步明确“十三五”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重点任务

(一)全力推广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全面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的意见》,开展九大作物薄弱环节关键技术验证示范,突破技术瓶颈;加强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工艺路线、技术模式、机具配套、操作规程和服务方式示范研究,总结、推广不同区域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开展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培训交流、考核评价,为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服务。

各区域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验证示范内容见附表。

(二)大力推广应用绿色环保机械化技术

围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耕地保育与质量提升、农业投入品减量节约、农业防灾减灾,因地制宜遴选推广农机化实用技术,为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重点包括:

1.保护性耕作技术。深入开展不同土壤质地、不同栽培制度条件下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与技术规范研究,推进机械装备与耕作制度的配套和优化集成,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

2.深松整地技术。加强不同区域、不同栽培制度下深松技术试验验证,确定适宜的技术模式和技术规范,提高技术适用性和到位率;加快深松作业智能化监测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推进“互联网+深松作业”信息化监测,提高作业质量和监测效率。

3.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华北、西北地区,推广喷灌、滴灌技术。花生、棉花、马铃薯等作物及露地蔬菜种植主产区,推广地膜覆盖保水与膜下滴灌技术。设施园艺种植区,推广渗灌、滴灌技术。

4.机械施肥技术。粮食主产区,大力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和有机肥机械化撒施技术。华北与西北地区,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施用技术。

5.精准施药技术。南方水田区,推广自走式喷杆施药技术和智能化装备。小麦玉米连作区、新疆棉区及甘蔗产区,推广高秆作物自走式喷杆施药技术与智能化装备。丘陵山区,推广果园风送式低容量喷雾技术及智能化装备。适宜地区示范推广遥控飞行植保机械化技术。

6.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开展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栽培模式下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验证和示范推广,探索构建以机械化回收为引领,农膜质量控制、机械捡拾、定点回收储运、机械加工再利用的技术模式和整体解决方案。

7.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粮油主产区,大力推广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农牧结合区及畜牧业主产区,大力推广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小麦玉米连作地区,推广秸秆捡拾打捆及联合收获打捆技术,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收储运技术模式。

8.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重点在规模化养殖场,推广畜禽粪便清理、固液分离、沼气利用等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机械化技术。

(三)进一步拓宽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领域

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着力解决养殖业、设施农业、林果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和丘陵山区、牧区重点机械化技术需求,发挥农机化技术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的作用,促进农业机械化全面发展。

畜牧养殖业,重点推广饲喂、饮水、环境调控、防疫及挤奶等机械化技术;水产养殖业,重点推广饲喂、增氧、清淤及水质智能监测和环境调控等机械化技术。设施农业,重点推广耕整地、移栽、植保、灌溉及水肥一体化、环境调控、物理防害与增产、废弃物处理等设施种植机械化技术,着力推广饲喂、增氧、清淤、水质智能监测和环境调控、防疫消毒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设施养殖机械化技术。农产品加工,重点推广产地清选、分级、烘干、包装、贮藏、加工一体化机械化技术及加工过程自动控制、监测等信息化技术。林果业,重点推广营林机械装备、果园耕整、管理及水果采摘、转运、分级、保鲜、储存机械化技术。丘陵山区,重点推广粮油及特色作物耕整、栽植、植保、收获机械化技术,茶园耕整、管理及茶叶加工机械化技术。牧区,重点推广牧草播种、收割、翻晒、打捆、烘干、储运等机械化技术。

(四)进一步推进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1.夯实公益推广基础。以强队伍、提能力、可持续为目标,以基层推广机构为重点,着力落实好新修订的《农业技术推广法》的有关规定,健全各级推广机构,推进人员考核评定、知识更新培训,加强办公条件、设施装备、试验示范基地等建设,建立健全推广责任制、绩效考评制、奖惩制等制度,完善运行机制,为农机化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提供保障。

2.积极发展经营性推广服务。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鼓励多元组织以技术转让、服务、承包、咨询和入股等形式提供技术与服务,推动多元主体承接项目、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参与成果奖励与工作表彰等方面的政策创设落实,建立多元社会力量投身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激励机制,激发市场活力。

3.构建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推广协调发展的机制。引导有关科研单位和学校开展公益性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发挥科研教学单位的公益性职责和社会责任。积极探索公益性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通过购买服务、招投标、定向委托、资金补助等方式,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到公益性技术推广中来,实现公益性推广服务供给形式多样化。建立完善推广机构与不同多元主体间长效协作机制,强化规划引领,实施项目带动,加强对多元主体业务指导、人员培训、宣传引导,不断提高其推广服务能力。

(五)加快转变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

坚持重大技术按规划、计划推广,因地制宜开展主推技术遴选、发布和推广。制定技术验证工作办法,建设验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技术验证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公开。创新农机化技术推广“田间日”、“田间学校”、“展览+演示”等体验式、参与式推广方式,以及多元合作推广新途径、新机制。加强制度创新,有效激励、引导、促进农机与农艺进一步融合发展。推进技术推广与信息化融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移动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技术推广服务能力,以“互联网+技术推广”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双向互动的服务,提高推广效率。促使技术推广与农业经营方式协调发展,推动技术推广与规模经营配套,与家庭农场和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发展衔接,有效集成应用农业、农机化新技术,提升技术推广的效能,加快推广应用步伐。

四、积极落实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保障措施

(一)贯彻落实法律法规

深入贯彻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建立健全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制度、规范。推动落实法律法规对技术推广投入保障和机构、队伍、条件、制度建设的规定,积极协调落实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待遇,改善工作条件,保障推广人员的合法权益,调动推广人员的积极性。推动落实法律法规支持多元主体从事技术推广的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支持多元主体开展有偿技术服务、获得合法权益。规范各种推广主体行为,确保依法推广。

(二)多渠道争取投入

积极落实和争取财政资金用于农机化技术推广的投入,推动建立工作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通过购买服务、定向委托、以奖代补等方式,促进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有效结合,引导和支持多元主体加大对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促进技术推广多元化投入。积极探索信贷、保险资金与技术推广结合的有效方式,发挥金融对技术推广的支持促进作用,构建多渠道投入机制。科学谋划项目,发挥项目带动作用,促进技术推广应用和推广条件改善。

(三)加强理论和人才建设

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绩效管理、运行机制、制度规范和多元合作推广、体验式参与式推广、试验验证方法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借鉴有益的理论方法,形成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加快构建农机化技术推广理论体系,强化对推广体系建设和技术示范推广的理论指导。

广泛吸收农艺部门和农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试验鉴定、生产企业等方面专家参与,建立完善推广工作专家队伍,提高技术水平和推广服务能力。开展职业教育、技术培训、定期学习,建立人员知识更新和培训长效机制,加快农机化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技术培训设施、师资库、教材库,创新培训方法,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推进农机生产流通企业技术推广人员、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农民技术员等多元主体和农机实用人才的技术培训及推广业务技能培训工作,提升技术推广骨干人员素质,不断壮大技术推广人才队伍。

(四)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技术推广工作与各级农业、农机化发展规划衔接,把农机化技术推广纳入各地“十三五”农业、农机化发展重点任务,得到切实的重视和支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实施目标管理和和绩效考核,推进“十三五”农机化技术推广目标和重点任务的分解落实,形成上下工作合力。加强与农业、科技、财政等有关部门和农机鉴定、监理、科研、教育等机构的沟通协调,争取支持,做好协作,创造有利工作条件。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农机化技术推广的认可度和影响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社会环境。

附表:

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验证示范内容

作物

产区名称

关键技术验证示范内容

水稻

北方稻区

适合机插的育秧技术;钵体苗机械化移栽技术;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

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

适合机插的育秧技术;机直播技术;秸秆处理机械化技术。

南方双季稻区

适合机插早稻保温育秧和晚稻控温育秧方式、技术要点及操作规程;秸秆处理机械化技术。

西南稻区

适合机插的育秧技术;丘陵山区有序浅栽、植保、分段收获、小型烘干等轻简型机械化技术。

玉米

东北华北春玉米区

深松联合整地、免耕精量直播、高效精准施药、秸秆还田等机械化技术。

黄淮海夏玉米区

小麦收获后,秸秆还田量较大,机械化免耕精量播种玉米技术;籽粒直收与烘干机械化技术及装备;青贮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秸秆处理机械化技术。

西南山地玉米区

轻简型玉米精量播种技术、中小型机械收获技术;青贮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

西北旱地玉米区

深松联合整地、覆膜精量播种技术;中小型机械收获技术;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技术。

小麦

黄淮及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秸秆收运贮机械化技术及服务机制。

马铃薯

北方一季作区

联合收获和分段收获机械化技术;高效精准施药机械化技术;茎叶处理机械化技术。

中原二季作区

马铃薯播种机械化技术;高效精准施药机械化技术;中小型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茎叶处理机械化技术。

西南单、双季混作区

南方冬作区

棉花

西北内陆产区

卫星导航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高效精准施药机械化技术;机械打顶及化学打顶技术;卫星导航大型自走式采棉机械化技术;残膜回收及棉秆处理机械技术。

黄河流域产区

机械化种植与采摘模式的探索;中小型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精准施药机械化技术;中小型自走式和牵引式采棉机械化技术及装备;棉秆处理机械化技术。

长江流域产区

机械化种植与采摘模式的探索;中小型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钵苗移栽机械化技术;精准施药机械化技术;中小型自走式和牵引式轻型采棉机械化技术及装备;棉秆处理机械化技术。

油菜

长江上游产区

小型油菜机械耕整地、播种技术;油菜联合收获及分段收获机械化技术;秸秆处理机械化技术。

长江中下游产区

油菜机械化耕整地、开畦沟、精量播种复式作业技术;油菜机械化育苗移栽技术及免耕播种技术;油菜机械化联合和分段收获技术;机械化高效精准施药及秸秆处理技术。

北方春油菜产区

大中型机械化精量直播技术;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秸秆处理机械化技术。

花生

黄淮海产区

机械化起垄(覆膜)免耕直播技术;联合收获和分段收获机械化技术;秸秆处理及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

东北及新疆产区

南方产区

机械化起垄免耕直播技术;联合与分段收获机械化技术;秸秆处理机械化技术。

大豆

北方产区

机械化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复式作业技术;机械化中耕、除草、追肥技术;机械化高效病虫害防治技术;机械化联合收获及秸秆处理技术。

黄淮流域产区

大豆机械化免耕精播技术;高效病虫害防治机械化技术;大豆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秸秆处理机械化技术。

南方产区

机械化耕整地播种技术;鲜食大豆播种和收获机械化技术。

甘蔗

桂中南产区

中小型甘蔗种植机械化技术;整秆式和分段式收获机械化技术;切段式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

滇西南产区

小型甘蔗种植机械化技术;中小型整秆式和分段式收获机械化技术。

粤西琼北产区

中小型分段种植机械化技术;中小型整秆式和分段式收获机械化技术。

广西广东

农垦产区

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帮助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140109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