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全程机械化  深松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玉米收割机  2016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规模+机械+智能”发展农业生产,让荒地变良田——种植大户廖世巧的“农”字经

   日期:2023-03-01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廖世巧搞农业是个能人,一个人承包了全村多数的田地种水稻,如今发展成了规模化、机械化和智能化的崭新产业。”2月14日,在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文江镇桥下村的连片稻田里,镇人大主席蒋联生指着远处一个忙碌的身影介绍。

廖世巧今年45岁,是桥下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初中毕业后,他和村里的同龄人到外地打工。2009年,廖世巧回到村中尝试种植水稻和轮作经济作物,并且以每亩租金800元的方式,流转了邻居的10余亩水田。

“地里一年种两季,上半年有时候种烤烟,下半年全部种水稻。”廖世巧说,土地产出效益明显,烤烟每亩产值可达5000元,水稻每亩产值约1450元。多年来,他持续扩大农业播种面积,把全村所有的洋面田、农机能够到达的耕地140余亩,尽数流转来种粮食。

2013年,廖世巧购置了1台水稻收割机。收割机在连片的稻田里,每小时可收割水稻3亩。村里没有外出的村民,舍不得自家田地撂荒,等种下的水稻可以收割时,请廖世巧帮忙收割。附近朱坂村、大安村以及毗邻的奇韬镇、建设镇、广平镇等地农户,时常来请廖世巧提供农机上门服务。

“我们合作社的收割机帮农户收割水稻,每亩收费160元,雇主都很乐意。”廖世巧介绍,2017年,他和村里的其他21名新农人,成立了大田县文江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微耕机、浇灌机、插秧机等农机,用机械种植水稻和收割等工作。2022年,合作社的5台收割机,帮农户收割水稻1800多亩,机械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便利。

为提高稻田管理能力,掌握各种农机操作和维修知识,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廖世巧多次到三明农业学校、三明林业学校参加培训。同时,市、县、镇各级农机、农技人员以及科技特派员,到地里手把手教授相关技术。

“无人机喷洒农药,自动计算用药量,自主和露水搭配进行。”2018年,合作社添置无人机,用无人机喷洒农药、肥料和进行耕地测绘等服务,农田管理智能化。2022年,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获得30万元的农机设备补贴。现在,合作社农机设备配备齐全,有手扶拖拉机、微耕机、浇灌机、插秧机、无人机、全喂入收割机及小型收割机等37台。

“以前在外打工,一个月工资就四五千元,还照顾不到家庭。现在地里每年有两季收入,加上合作社的分红,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临近中午,桥下村的旱田里绿意盎然,一株株新苗钻出塑料薄膜覆盖的田垄。廖世巧在指导帮工的村民进行田间施肥,他每年付给工人工资均在14万元以上。

最近,文江镇在进行耕地置换开发任务,桥下村因为有廖世巧这样的农业种植大户,田地荒废的数量少,老油茶林等撂荒地利用率得到了提高。蒋联生触景生情:“农业生产“规模+机械+智能',种植大户让荒地变成了良田。”


原文网址:http://www.amic.agri.cn/secondLevelPage/info/30/15114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帮助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豫ICP备140109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