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全程机械化  深松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玉米收割机  2016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四川省“十四五”现代农业装备推进方案(2021-2025年)

   日期:2023-04-13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现代农业装备是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农业装备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装备,根据《四川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编制本方案。

一、“十三五”现代农业装备发展成效与形势

(一)现代农业装备发展成效显著

“十三五”时期,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以“立足现代农业,服务乡村振兴”为基本要求,以推动农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推动农机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科技水平和安全水平不断提升,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全省农业生产从主要依靠人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进入了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

1.农机装备水平实现新增长。全省农机总动力达4753.58万千瓦,比“十二五”末增长7.9%;大中型拖拉机、谷物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分别达到7.45万台、3.74万台;水稻插秧机和谷物烘干机从无到有,快速增加;大中型动力机械与作业机具配套比由1:1.6提升到1:1.8,高效、高性能、节能作业机械较快发展,水稻插秧机、油菜籽收获机、谷物烘干机分别增长15%、4%和70%。

2.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提高。农机作业由耕种收环节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拓展,由种植业向养殖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延伸。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以机械为主导。薄弱环节机械化发展迅速,水稻、油菜、玉米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74%、60%、38%,果蔬茶等特色作物栽/播收、畜牧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机械化进一步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到61%。

3.农机化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全省农机户230万户,农机合作社1350个,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3.6%、11%。农机服务社会化不断扩大,农机合作社年作业服务面积达1376万亩,较“十二五”末增长34%。大力推进农业装备公益性试验鉴定服务,完成农机试验鉴定共计700余项。深入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积极组织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11个,创建数量位居西南丘陵山区省份首位。

4.农机科技创新实现新进步。高效联合收割机、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等农业装备研发制造取得快速突破,质量性能明显提升。精量播种、秸秆还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绿色环保型技术得到应用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分别达89.5%、80.2%,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0%。建立了四川省农机装备产业发展联盟等产学研推用创新体系,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全省农业装备企业数量500家左右,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200家,覆盖作物种植、管理、收获以及畜牧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11个领域。

5.农机作业基础条件实现新改善。大力开展机耕道、高标准农田、机电提灌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农机作业通达率不断提高。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近4430万亩。全省各地投入提灌建设资金20亿,新建、改造农村机电提灌设施设备17.9万台487万千瓦,常年提水量约30亿立方米,机电保灌面积约2000万亩以上,在13个现代农业园区推广示范农业智慧灌溉系统,灌溉面积达1.08万亩,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灌技术得到应用推广,建设太阳能提灌站300余座。农机作业通行条件持续改善,全省建设农机化生产道路22万公里,现代农业园区农机化生产道路通达率达85%。农机具存放、维修库棚等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农机信息化管理平台起步发展。

6.农机化政策环境实现新优化。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农机化发展资金15.8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比“十二五”增长481.2%。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1亿元,补贴机具61.2万余台(套),受益农户总数达55.8万户。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将农机装备纳入制造业重点发展十大领域之一。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出台我省实施意见,提出了发展措施,释放了社会对农机化发展的政策预期。省委省政府将现代农业装备列入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现代工业“5+1”产业体系加快推进,研究制定了《四川省现代农业装备转型升级推进方案》《四川省利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开展试点综合奖补》《四川现代农业园区“五良”融合发展农业装备指南及考核标准》《四川省“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发展指引(试行)》《四川省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加快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发展的实施意见》。

7.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新稳定。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23个,省级示范县6个,省级示范乡镇87个。在农机总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全省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牌率、年检率、驾驶人持证率均超过70%,农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未发生重特大农机事故,全省农机安全生产态势平稳有序。

(二)现代农业装备发展形势稳定持续向好

现代农业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农业装备现代化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的必由之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装备支撑。展望“十四五”,装备现代化引领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态势更趋明显,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1.国家创新战略对农业装备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将农机装备纳入了《中国制造2025》十大领域之一,上升为国家战略,体现了党中央对农机装备的高度重视和发展决心。《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强调了“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求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亿万农民对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为目标,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向“两全两高”(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转型。省委省政府提出培育工业“5+1”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相继把现代农业装备作为先导性支撑产业重点推进,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发展农机装备的坚定意志,为推动全省农业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乡村振兴战略对发展现代农业装备提出了明确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农业机械化向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四川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提升农业装备水平提出了专门要求。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生产力,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生产关系、生活方式、治理体系的变革,必然会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各方面产生巨大的推动力,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硬核支撑。

3.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对发展现代农业装备提出了明确要求。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四川“三农”实际提出的目标任务。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四川每年输出农村劳动力在2500万人以上。这对四川农业大省发展现代农业提出了“谁来种地、谁来养猪”的严峻挑战。四川作为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丘陵地貌突出,作物种类和种植模式多种多样,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明确了现代农业装备的先导性支撑作用,从农业生产成本、生产效率、生产资源利用率等方面来看,发展现代农业装备有助于加快推进全省10大优势特色产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

4.影响农业装备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当前,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国内农机行业持续低速运行,市场下滑。四川农机工业基础薄弱,农业装备科技创新性突破少,农业装备供给不充分、结构布局不合理,存在诸多短板甚至空白;农业机械化率相对较低,产业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机化服务能力弱,服务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农机作业、维修、存放等基础设施和农田“宜机化”建设依然滞后;农机流通服务网络还不够健全。

综合判断,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四川农业装备发展时间窗口和机遇窗口已经到来,总体上仍然是有利因素多于不利因素,必须坚定发展信心,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农业建设目标要求,加快推进我省农业装备转型升级。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机械化多样性需求为目标,把握我省现代农业新要求,建立健全农机化融合发展的机制体制,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提质增效、稳粮增收可持续为主线,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为动力,以良机、良田、良种、良制、良机“五良”融合为引领,紧紧围绕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推动农业装备制造、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服务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并重转型升级,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机化发展道路,促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创新驱动。依托产学研推用创新体系,围绕现代农业“10+3”产业所需的现代农业装备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凝聚创新力量,加强农业装备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攻关,推进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打造自主品牌,增强农业装备行业发展动力和市场竞争力。

2.坚持先进适用。以需求为导向,注重与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劳动力和农业发展实际相适应,体现传统、同质、低档装备转型升级,兼顾数量、质量和效益统一发展,推广机械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等各种层次的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不断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和农民群众实际需求。

3.坚持因地制宜。推进不同地区特色化、差异化、专业化发展,全力抓好区域发展、产业布局和农业装备推广应用,种养加一体,加强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农业装备的攻关示范、关键环节创新推广,全程全面分类施策,以点带面整体扩大应用领域,促进各区域、各产业农机化协调、全面发展。

4.坚持绿色发展。坚持“一控两减三基本”,大力推广先进适用节水灌溉技术和设施设备,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强化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田残膜回收处理,发展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建设美丽乡村。

5.坚持机艺融合。作物新品种审定、栽培模式研究、农田改造与养殖设施建设、适度规模生产与经营等均应包含适应机械化技术指标,推进“五良”(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制)融合,构建农业装备与农艺技术相辅相成、协同推进的高效机械化生产体系。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5100万千瓦左右,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其中丘陵山区达到55%以上,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薄弱环节机械化全面突破,其中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均达到45%,油菜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大宗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体系全面建立,设施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水平明显提升,其中设施种植业、畜牧业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以上。农机作业基础条件建设成效显著,新建农村机耕道路10000公里,改造“宜机化”农田面积50万亩,建设1000亩以上集中连片项目区100个以上,建设“宜机化”高标准农田面积2000万亩以上,项目区田间道路通达率平原区达到100%,山地丘陵区达到80%以上,新建改造机电提灌站10000座,常年机电保灌面积2000万亩以上。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10个。

表1  “十四五”农业机械化主要指标

发展指标

单位

2025年

指标属性

农机总动力

万千瓦

5100

预期性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

70以上

预期性

新建宜机化高标准农田

万亩

2000

预期性

新建农村机耕道路

公里

10000

预期性

机电保灌面积

万亩

2000以上

预期性

新建改造机电提灌站

10000

预期性

改造“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面积

万亩

50

预期性

建设1000亩以上集中连片项目区

100

预期性

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

10

预期性


原文网址:http://www.amic.agri.cn/secondLevelPage/info/30/15516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