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全程机械化  深松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玉米收割机  2016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甘肃省“十四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日期:2023-05-31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农业机械化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和基础支撑。“十三五”以来,我省农业机械化取得长足发展,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对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甘肃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及省委省政府有关农业机械化工作部署要求,特制订《甘肃省“十四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作为指导推进全省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发展成效

“十三五”时期,全省农业机械化迈入了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的发展时期,农业生产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转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以机械化作业为主的新阶段。

(一)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决策部署,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甘肃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方案(2015-2020年)》《甘肃省现代大型农机发展规划(2015-2020年)》。各地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如期完成“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机化指标,农业机械化管理体制机制持续优化,农业机械化管理“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农机安全监理、农机试验鉴定及农业机械化管理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二)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拉动下,全省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动力机械大型化趋势加快,丘陵山区特色机具增长迅速。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289.5万千瓦,比“十二五”期末增长27.5%。拖拉机达到84.1万台,增长8.7%,拖拉机配套农具达到192万台,机具配套比达到1:2.3;联合收获机达到1.2万台,增长47.6%;马铃薯、中药材、林果、畜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机械、智能农机保有量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落实中央和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4.34亿元,补贴各类农机具40.07万台,受益农户27.18万户,拉动农民和经营组织投入64.05亿元。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报废淘汰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业机械5208台。

(三)农机化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1.88%,比“十二五”期末提高13.48个百分点,比全国低9.37个百分点。其中机耕水平86.27%、机播水平48.98%、机收水平42.26%。总体进入以机械作业为主导的新阶段,并向农机化发展的高级阶段迈进。其中小麦、玉米、马铃薯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88.8%、67.7%和59.7%,分别比“十二五”期末提高8.4个、20.8个和23.5个百分点,创建16个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及1个示范市。丘陵山区机械化持续快速发展,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6.9%,比“十二五”期末提高16.7个百分点。

(四)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持续培育壮大新型农机经营服务主体,推进以农业机械为载体,以为农户提供良种良法良机等技术装备集成服务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涌现出“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半托管全托管型服务”“保姆式托管、菜单式选择、智能化服务”等不同类型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全省农机合作社达到2624个,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达到4144个,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达到3000多万亩。“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省级财政资金1.5亿元,组织开展“一乡一农机合作社”建设试点、农机合作社装备提升行动、农机合作社人才培训行动、农机合作社示范创建活动,扶持农机合作社2037个,乡镇农机合作社覆盖率达到74.5%。

(五)农机装备研发与示范推广成效显著。聚集政产学研推用各方优势,搭建省级农机装备研发创新平台,促进农机装备研发协同创新,以农机抓点示范为抓手,抓基地促示范,全方位推广先进适用、绿色高效的农机装备与技术集成应用。“十三五”期间,组织研发特色产业配套机具100多种,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组织开展农机推广鉴定687项及农机专项鉴定11项,制定发布农机化地方标准35项;示范推广各类新机具27.9万台,组织召开全省性机械化现场演示观摩活动30场次,培训各类农机实用人员26万人次;投入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资金4.4亿元,实施深松整地面积2300万亩,农机作业信息远程监测率达到90%以上。

(六)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全面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农机安全生产机制,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年度检审验、打非治违、隐患排查、变型拖拉机整治、“平安农机”创建、检查督导等工作。“十三五”期间,新创建国家及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市5个、示范县17个、示范乡镇141个、平安农机合作社213个。全省共报告农机事故24起,死亡15人,受伤10人,直接经济损失17.69万元,农机事故四项主要指标显著降低,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农机事故,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十三五”我省农机化发展的实践表明,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实现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准确把握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发展方向,主动适应农机化需求结构和政策环境变化,满足粮食生产和特色优势产业对农机化的多样性需求;必须坚持科技进步,以科技创新推动农机化生产环节、产业、区域均衡发展,促进农机化服务和农机工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夯实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人才基础,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和培育高素质农机手;必须坚持政策扶持和法律保障,不断推进农机经营机制创新,努力为农业机械化营造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应用场景。

二、面临形势与挑战

随着农业生产进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我省农业生产各领域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广大农民群众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服务组织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越来越迫切,农业机械化在区域、产业、品种、环节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更加突出。从区域上看,河西走廊及平原地区机械化发展较快,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80%,丘陵山区特别是天水、陇南受制于立地条件,农机下地难、作业难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从产业、品种和环节上看,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较高,菜果薯药等优势特色作物、畜牧(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和设施农业等领域机械化水平较低,部分作物(品种)种(养)植、采收(集)等关键薄弱环节机械短缺,在技术应用上,单项应用技术较多,集成配套农机化技术少,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制约因素需要攻克。一是农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我省农机工业基础薄弱,农机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创新研发能力不足,产学研推用结合不紧密,研发和成果转化效率不高,还不能满足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中南部丘陵山区发展多样性需求,中低端产品多,同质化严重,可靠性适应性亟待提升,部分领域或环节机具“无机可用”“无好机用”和“供不足需”“供不适需”矛盾突出。二是农机农艺农田协同配套亟待加强。一些产业品种、农艺制度、种养方式及产后加工等与机械化生产间不协调等问题较为明显,农机农艺融合不紧密,影响制约农机研发、推广应用效果及作业质量与效益,集成配套的机械化生产体系和系统解决方案不多、难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一些地方特别是丘陵山区地形地貌复杂,田块细碎零乱,机耕道路和机具库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机“下田难”“作业难”“存放难”“保养难”等问题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机装备的使用效率与寿命。三是农业机械化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支持农机研发创新、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等方面的政策举措不够丰富。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亟需提升,农机安全监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管理人员机构改革后调整较大,专业技能亟需提升。农机流通服务网络不够健全,农机维修难、维修贵等问题有待改善,不少老旧农机需要及时淘汰更新等。

三、发展需求

“十四五”期间,我省正处在由特色农业大省向特色农业强省加速转变的战略机遇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新的更为迫切的需求,也为农业机械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是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看,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基本替代人力畜力作业,我省农业农村正处于机械化对人力畜力加速替代的历史进程中。随着城镇化、现代化持续推进,新一代农村人口加速向城镇流动,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态势明显,青壮年劳动力短缺成为常态,农业生产人力成本逐年攀升,高素质农业从业人员短缺,解决好“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需求日益迫切,只有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才能为农业产业安全和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为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这同时也为农业机械化的全面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二是从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看,“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必须加快补上农业机械化短板弱项,强化农业装备的支撑保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支持高端智能、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加大购置补贴力度”等要求。国家《“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加强农机装备薄弱环节研发,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国家《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案》将关键农机装备列入重点攻关领域。《甘肃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提高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水平”。这些决策部署充分肯定了农业机械化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支撑作用,明确了“十四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向、重点任务和目标。三是从农机工业支撑能力看,我省农机装备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学研推用结合加快补齐农机装备短板的应用场景日益形成,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加快普及应用,产业链供应链稳步提升,为充分满足农业生产各领域对机械化的需求创造了良好条件,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将为农机装备产业做大做强注入持久的动力。

综合判断,“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省将面临农业机械化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期,必须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新阶段农业机械化的历史方位,积极应对挑战,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工作层面,以服务粮食和特色产业对机械化的需求为目标,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大力推动机械化与农艺制度、智能信息技术、农业经营方式、农田建设相融合相适应,引领推动农机装备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农业机械化产业群产业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机械化增产减损、节本增效、示范引领和驱动增收作用,努力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引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空间。

(二)坚持政策扶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完善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体系,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调动企业研发生产高端先进机具和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三)坚持创新驱动、协调发展。持续推进农机制造应用机制创新、服务形式与服务机制创新、管理制度与扶持政策创新,推动创制运用新型农机装备,提升农机研发制造水平和推广应用效率效益,加快补上农业机械研发制造、粮食及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和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短板。

(四)坚持系统谋划、协同推进。着眼于粮食、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和重要养殖品种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农机、农艺、农田、农业经营方式协同协调,因地制宜推动品种、种养方式、土地、机具集成,产前产中产后机具配套,技术、主体、规模、机制统筹,构建高质高效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推进各产业、各区域机械化高质量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2600万千瓦以上,农机具配置结构趋于合理,农机作业条件显著改善,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机装备使用效率显著提升,农机对农业绿色发展支撑和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装备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效果,机械化与信息化、智能化进一步融合, 农机数据安全和农机安全生产进一步强化。具体指标为: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河西灌区及陇东旱塬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丘陵山区县(市、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6%。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分别达到48%以上。农业机械化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基本形成,农机服务总收入持续增长,特色适用农机装备产品和技术供给基本满足需要,农业机械化进入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时期。

展望2035年,全省农业机械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粮食作物生产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特色优势经济作物基本实现机械化,畜禽养殖、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跃升,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促进农产品增值能力显著增强,“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全面应用于农业机械化管理、作业监测与服务,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全覆盖,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十四五”全省农业机械化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

单位

2020年基期值

2025年目标值

指标属性

1

农机总动力

万千瓦

2289.5

2600

预期性

2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

61.88

70

预期性

 

其中:(1)小麦

%

88.8

94

预期性

 

(2)玉米

%

67.7

80

预期性

 

(3)马铃薯

%

59.7

71

预期性

 

(4)小杂粮

%

50

59

预期性

 

(5)油料

%

52.3

61.3

预期性

 

(6)蔬菜

%

38

48

预期性

 

(7)中药材

%

43

53

预期性

3

丘陵山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

56.99

66

预期性

4

林果机械化率

%

38

50

预期性

5

设施种植机械化率

%

37

48

预期性

6

畜牧养殖机械化率

%

39

52

预期性

7

水产养殖机械化率

%

40.75

50

预期性

8

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

%

42

52

预期性

第三章  着力提升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一、补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

围绕制种玉米去雄收获、陇南山地小麦收获烘干、丘陵山区玉米和马铃薯机种机收、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小杂粮收获等薄弱环节机械化,推进适用机具研发,提高机具适应性、可靠性,强化机械、栽培、品种集成配套,加强试验示范,总结推广适宜技术路线和解决方案。对粮食作物关键薄弱环节机具实施累加补贴。到2025年,玉米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分别达到70%和60%,制种玉米收获机械化率达到50%,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均达到53%以上,小杂粮收获水平显著提升。

二、推进粮食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减损提质

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意识,将减少粮食作物机收损耗浪费工作常态化,推动降低粮食生产各环节损耗浪费。加大排种漏播监测装置试验研究,提高精密排种器的播种质量。开展精量播种装备技术集成示范,从精量播种入手,降低种子播种量,减少种子浪费。加强粮食作物在用播种机、收获机质量调查和作业机具田间测评选型,引领企业改进播种、收获机械产品性能。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鼓励农民购置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收获机械。完善粮食作物精量机播、机收减损作业标准和操作规范,引导农户适时择机作业。多形式开展机播机收操作技能大赛、作业能手评选,提高机手规范化操作、标准化作业的意识、能力和水平。精心组织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注重提高机具技术状态,促进作业有序高效,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三、构建粮食全程机械化高效生产体系

加快宜机化粮食品种示范推广,推进良种良机协同。深入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探索适合不同作物、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形成高效机械化技术路线和解决方案。加快种子处理、高效植保、产地烘干、秸秆综合利用等环节与耕种收环节机械化集成配套,推动建立健全区域化、标准化的高质量粮食机械化生产体系。

第四章  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

一、提升大宗棉油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

紧盯油菜、胡麻、大豆、棉花等主要区域、重点作物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加快补齐机具短板,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着力完善生产模式、细化技术路线,推进全程机械化生产。重点在油菜优势产区推广精量高效种植与低损收获机械化技术,在胡麻优势产区推广机械化收获技术,在棉花优势产区推广标准化种植与机械化采摘技术。到2025年,油菜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分别达到60%和50%,胡麻、大豆收获机械化率达到30%,棉花收获机械化率达到70%。

二、突破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

加快优势特色经济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加大传统大宗道地中药材育苗移栽、植保、除草、收获等关键装备技术示范推广应用,提高全程机械化水平。推进露地规模种植基地蔬菜精密播种、标准化育苗、高效移栽等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发展叶类和根茎类作物收获机械化,推广花类、茄果类蔬菜采摘辅助平台。推动标准化果园建设,加快适用装备研发推广,为实现开沟施肥、除草打药、节水灌溉、修剪采摘等生产环节机械化创造条件。因地制宜推进枸杞、金银花、茶叶、核桃、花椒、油橄榄、食用菌、百合、黎麦、葡萄等区域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着力突破关键环节技术瓶颈。

三、加快推进设施种植机械化

围绕设施种植产业优势区域,积极推进设施布局标准化、建造宜机化、作业机械化、装备智能化、服务社会化。制修订适宜不同地区的温室设施结构与建造标准,推广节能型设施建造材料和低能耗电动设施装备,加快补上精量播种、育苗嫁接、移栽和收获、废弃物处理等环节技术装备短板,普及土地耕整、灌溉施肥、电动运输、水肥一体化设施以及多功能作业平台等技术装备,推广环境自动调控、水肥一体化和作物生长信息监测等机械化信息化技术,探索开展嫁接、授粉、巡检、采收等农业机器人示范应用。到2025年,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为主的种植设施总面积稳定在220万亩以上。

专栏2 农作物机械化生产重点工作和重要项目

01  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

以粮食作物为重点,以补短板、强全程、提水平为核心,创建15个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02  农机深松深耕整地

以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为目标,在适宜地区推动开展农机深松深耕整地作业,促进耕地质量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每年完成作业面积500万亩。

03  优势特色作物适宜品种生产机械化典型案例总结遴选

依托中药材、高原夏菜、苹果、小杂粮等绿色标准化种植,开展关键薄弱环节机械化技术试验示范,遴选适宜机具,总结技术路线,提炼生产模式,总结遴选推广10个生产机械化典型案例。

04  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创建

以优势区域为重点,推动蔬菜、花卉、食用菌等设施种植主要品种生产机械化技术装备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建5个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示范县。


原文网址:http://www.amic.agri.cn/secondLevelPage/info/30/15649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